在钻井中常见的工程事故
2. 什么叫钻头事故? 在钻进过程中所发生的钻头事故,包括牙轮钻头掉牙爪,牙轮、蹩断牙爪、牙齿、牙轮;刮刀钻头蹩断刀片、接头,PDC钻头脱落.或人造聚晶金刚石、天然金刚石脱落等,统称钻头事故。
3.在钻进中发生蹩断刮刀片的原因? (1)刮刀钻头存在质量问题,如刀片粘接、烧接、焊接,造成的质量问题。 (2)送钻不均钻遇软硬交错地层夹层时将刀片蹩断。 (3)钻压过大吃入地层深将刀片蹩断。 (4)由于操作失误,造成溜钻、顿钻等。
4.怎样处理刀片事故? (1)下旧刮刀钻头将刀片蹩入井壁。 (2)如刀片不能蹩人地层,则下强磁打捞器打捞。 (3)下磨鞋将刮刀片磨掉。 (4)下反循环打捞栏打捞。
5.怎样预防断刀片事故? (1)选用质量合格的刮刀钻头,并经检查、探伤,刀片应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差2~3mm。 (2)精心操作,均匀送钻,严防溜钻、顿钻事故发生。 (3)正确操作,按设计施工,根据钻具组合和地层井深按要求加压。
6.牙轮钻头钻进时,掉牙轮的原因有哪些? (1)牙轮钻头存在质量问题,如牙轮装配不符合要求,牙轮体焊接不牢等。 (2)开始钻进时未活动好牙轮、造成卡牙轮,钻进中偏磨坏后掉井。 (3)加压过大将牙轮壳体压裂后掉井。 (4)超时间使用轴承磨坏后牙轮掉并。 (5)在钻进中发生招钻顿钻,使开轮卡死偏磨或压裂后掉井 (6)由于钻井液使现不好,钻头泥包,造成牙轮卡死。
7.怎样防止掉牙轮事故? (1)选择质量符合要求的牙轮钻头。 (2)开始钻进时一定要轻压活动好牙轮。 (3)精心操作、均匀送钻、严防溜钻、顿饬、钻头泥包. (4)按照牙轮钻头出厂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钻头。 (5)不准超时使用。 (6)使用钻头扭矩仪。
8.怎样处理牙轮掉井事故? (1)下强磁打捞器打捞。 (2)下反循环打捞篮打捞。 (3)下磨鞋将牙轮磨掉。
9.发生断刀片和掉牙轮后继续钻进有何危害性? (1)断刀片和掉牙轮后应及时起钻处理,继续钻进时,因钻头受力不均,发生倾斜导致井斜. (2)刀片和牙轮掉在井底,钻头转动困难,往往发生蹩钻,打倒车,造成卡钻事故甚至将钻具蹩断,损坏传动设备。
10.怎样判断钻头事故? (1)在钻进中钻头断刀片或牙轮掉落时,转盘扭矩增加,动力设备负荷加重。会突然发生严重蹩跳钻或打倒车。 (2)上提划眼时,钻具转动自如,划眼接触到刮刀片或牙轮时蹩跳严重无进尺。 (3)钻具悬重无明显变化和泵压有轻微异常显示。
11.引起井漏的原因有哪些? (1)钻井液密度高于地层破裂压力梯度,压漏地层。 (2)地层疏松,钻进快、钻井液未循环好,接单根快,下钻速度过快,开泵太猛、蹩漏。 (3)有渗透性好的和胶结疏松的地层。 (4)有的地层有断裂带或有裂缝。 (5)地下有溶洞。
12.从漏失量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哪三种漏失? (1)渗透性漏——漏失量较小。 (2)轻微漏失——进多出少。 (3)严重漏失——有进无出。
13.井漏的处理办法有哪些? 首先要正确判断井漏的位置和性质,一般渗透性漏失多采用; (1)起钻静止。 (2)提高粘度切力。 (3)降低钻井液比重。 1
14.怎样判断井漏? (1)钻井液池液面降低。 (2)井口返出钻井液量减少严重时不返钻井液。 (3)钻进中钻速突然变快或钻具放空,泵压下降。 15.发生轻微井漏时怎样处理? 发生渗透性漏失和轻微漏失时可提高钻井液粘度。适当降低钻井液密度和泵的排量,也可停止循环一段时间。起下钻,检查钻具,改变钻具组合。
16.发生严重井漏时怎样处理? (1)可在钻井液中加入堵漏材料,如锯末,马粪,贝壳粉、粘土等。 (2)注入胶质水泥。
17.堵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? 因井漏常发生井塌,堵漏时应注意活动钻具严防卡钻。 18.怎样预防并漏? (1)认真了解井下易漏层位,下钻不能过快,开泵要平稳,先单泵再开双泵。 (2)用钻井液开钻,将岩屑和砂尽量返出地面。 (3)钻井液密度适当,粘度、切力要适合钻漏失层的要求,失水量要小。